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教育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公平等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进步,中职教育供给侧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招生规模和职普比持续下滑,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中职教育还存在吸引力不强、办学条件薄弱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深刻把握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任务,提升中职教育吸引力,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从“职教20条”看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提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新时代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中职学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中央和地方逐步建立的中职生均拨款制度和中职免学费制度,对促进教育公平、助力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战略之举。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发展中职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三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中职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探索乡村社会经济文化新生态的时代使命。
当前,要夯实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期盼,坚持“职普比大体相当”,推进中职教育转型发展,把其引向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成长、提高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培养学生技术思维与动手技能的“快车道”。
一是立足当前,满足适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多样化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建好办好已有中职学校,加快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设置,推进育人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中职学校完成义务教育。二是着眼长远,推进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和融通。探索举办职业教育初中班,加强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教育;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拓展中职生升学空间;建立普职融通、学历教育与培训融通制度,促进职教与普教的资源共享和理念互鉴。三是凝聚共识,推动形成协同发展中职教育的工作合力。政府层面要继续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完善中职生均拨款制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地位待遇,营造有利于中职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行业企业要发挥办学主体作用,提高内生动力,深化产教融合;学校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从“双高计划”看中职教育的增值赋能
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一个加强+四个打造+五个提升”的十大建设任务。然而,在后国家中职教学改革发展示范校时期,如何探寻中职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抓手,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探索实施中职“双高计划”,这既有利于提高中职教育发展水平,又有利于健全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职教体系。
一是坚持“三个根本”,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育体系,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作用,实现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养成的横向融通;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保障,推进中职学校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二是深化“三大改革”,巩固中职教育类型特色。其一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校企共制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加强劳动教育,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其二深化教材教法改革,健全教材建设规章制度,校企“双元”合作开发规划教材,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其三深化教师队伍改革,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遴选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省级教师创新团队,注重发挥拔尖人才培育和政策制度保障作用。
三是增强“三种能力”,提升中职教育服务水平。首先要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提高社会贡献度,支撑“一带一路”黄金段建设,服务十大生态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人人出彩,促进教育公平;其次要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细化产教融合政策,推出一批校企深度合作项目,激发行业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动力,引导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再其次要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统领,构建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新型教学模式、服务模式和治理模式。
从“职教师资12条”看中职教育的短板补齐
职业院校教师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技术技能人才的时代重任,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职教师资12条”)提出推进以“双师”素质为导向的新教师准入制度改革,构建多元培养培训格局,完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
近年来,西部地区在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成才规律的前提下,实施中职学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和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双千计划”,打造了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甘肃省为例,目前全省205所中职学校共有教职工16153人,其中,专任教师13680人,“双师型”教师3545人。然而,受体制机制制约,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认定标准不统一、培养路径不顺畅、职业吸引力不强等薄弱环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补齐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短板,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落实“职教师资12条”,聚焦赋能,拓宽渠道,提升素质,优化结构。
一抓思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涵养培训、师德文化宣传、师德考核激励、师德监督惩处等机制,引导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二抓源头,建立教师准入标准。松绑职业院校编制束缚,落实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直聘”制度,推动“固定岗+流动岗”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校企专业人员“互聘”制度,逐步加大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的比例。三抓培养,完善师资培养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师范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支持高水平工科院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构建校为主体、企业参与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四抓质量,建立“双师”评价制度。建立分层分类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资格条件,制定任用管理制度。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建立符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五抓保障,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改革绩效工资制度,扩大职业院校收入分配自主权,打造一批“工匠职师”及教学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遴选一批省级中职教育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倾斜支持中职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提高中职教师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作者李影系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刘兴勤系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