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 > 正文

评论:提升职业教育扶贫精准度

作者:侯长林 王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日期:2020-09-16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脱贫攻坚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职业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对于贫困的认识不断深入,消除贫困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职业教育扶贫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即打造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升级版,精准服务乡村振兴。

从关注个体转向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战是一项阶段性任务,达到阶段性目标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将由脱贫攻坚逐渐转向乡村振兴。因此,职业教育扶贫的使命和内涵也将随之发生改变。首先,从扶贫对象上看,职业教育扶贫将从过去的关注贫困个体转向聚焦乡村全面振兴。职业教育扶贫不能仅仅停留在关注贫困个体的资助、培训、教育等方面,而要转向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着力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提供急需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以此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次,从扶贫重点上看,职业教育扶贫将从过去的关注基本保障转向聚焦提升致富能力。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保障贫困对象“有学上”“上好学”等基本保障上,而要将视野转向让所有农村人口通过职业教育具备达到生活富裕的个人能力发展上,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再次,从扶贫方式上看,职业教育扶贫将从过去的关注物质帮扶转向聚焦内生动力激发。教育的功能是激发被教育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提升全面发展的能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更应探索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开发适用、实用的课程,让农民主动学习技术技能,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

强化科研成果的产业性应用转化

一是对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兴旺放在了乡村振兴总要求的首位,这就要求产业的规模、结构等都必须达到一种优化状态,产业特色更加鲜明,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在职业院校中,专业是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重要载体,没有优质专业,就不能很好地服务产业、引领产业的发展。显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内涵建设,以及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多新要求。

二是对人才精准供给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和持久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规模、高质量的各类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没有相应的人才作为支撑,乡村振兴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精准供给人才将成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职责。

三是对技术支撑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乡村产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围绕地方产业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不仅是职业教育的职能所在,也能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和成效。当前,如何精准对接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实用技术,强化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有效破解职业院校“围墙内自娱自乐”的科研倾向等问题,对职业院校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是对扶贫开发内容模式提出了新要求。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深入,职业院校服务乡村发展的内容与模式也应不断进行调整。当前,应着力打造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升级版,将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等扶贫开发方式有机结合,确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系统性、科学性、精准性、公平性、效益性。

对接发展需求定制扶贫开发模式

一是精准对接产业,打造特色专业。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依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把专业内涵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结合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做好人才需求调研,根据岗位所需的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等职业能力要求,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要求,打造极具竞争力、具有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品牌特色专业,引领乡村产业发展。

二是精准对接发展,建设一流师资。没有一流师资,培养不出一流学生,产出不了一流的科研成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职业院校要精准对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改革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打造一批热爱学生、专心从事教学、潜心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学型师资团队。要精准对接科研强校的发展需求,打造一批科研能力强、高端成果多、影响力较大的科研工作团队,为乡村振兴破解生产技术难题。要精准对接“服务兴校”的发展需求,打造一批心中有民、手上有茧、脚上有泥的农村实用技术服务专家团队,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三是精准对接岗位,培养急需人才。培养的人才是否用得上、留得住是检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确保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精准性。在培养计划上,要根据地方乡村产业链发展的各类人才需求,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需要,单独投放有关招生计划,加大对相对贫困对象的定向招生力度。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学生就业岗位,增加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选修内容,提高学生适应乡村工作的能力。在教学模式上,要加强实践教学、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深入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培养学生热爱农村、不怕吃苦的精神,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四是精准对接服务,强化应用科研。职业院校应聚焦当地产业发展,助力解决乡村振兴的关键技术瓶颈及关键性技术难题。在校内要积极搭建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明确每个团队的主攻方向和研究内容,主动对接本地各行业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研究选题和研究目标任务,开展深入研究。要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利用研究团队的相关成果,紧盯服务对象的相关需求,量身定制相应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的实效性。

五是精准对接成效,创新扶贫模式。职业院校要聚焦乡村振兴的要求,在克服职业教育现有扶贫开发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按照“系统性、科学性、精准性、公平性、效益性”等原则,聚焦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乡村要素结构优化。通过积极探索全新的职业教育扶贫开发模式,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的内容,确保职业教育扶贫工作成效。

(本文系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课题“教育扶贫——职业教育与扶贫开发研究”(黔省专合字(2012)204号)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铜仁学院院长、二级教授;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