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车间里进行深入交流,到职业院校了解校企合作项目,步入教室关心学生成长现状……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我的履职脚步从未停歇。过去一年,紧扣“深化产教融合,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这一主题,我赴北京、浙江、广西、云南、陕西等地调研,深切体会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研中,我目睹了国内外企业之间产能合作日益紧密,对人才的需求也愈发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然而,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浮现:职业教育办学经费匮乏,产教深度融合的企业数量不足,“职教出海”院校稀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完善,等等。
我将上述问题记录在笔记本上,时刻思索着职业教育多元发展如何“破题”。我认为,要着力培养具有国际发展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为此,我建议:加大职教经费投入,夯实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完善现代职教体系;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高水平协同育人;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形成“职教出海”新格局;聚焦国际化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履职和调研的过程,既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凝聚共识、推动多方协作共进的过程。去年5月,我随全国政协调研组前往宜宾市,深入学校、社区、工厂一线,在调研中对乡村振兴中“人才”这一关键要素的重要性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随后,我又随全国人大调研组前往广西,见证了广西的职业院校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聚焦现代农业、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等行业,采取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有效举措,探索出了具有鲜明广西特色的产教融合新模式,这让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在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我了解到该学校积极推进“中国—东盟智慧港航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行,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链与智慧港航产业链的精准适配。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提出了“加快职教本科建设,提升就业层次”的建议。一年来,我持续关注这一领域,欣慰地看到该建议得到了有效落实——国家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职业本科院校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职教本科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职教本科建设,有利于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层次。相信随着职教本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必将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站在新起点,我的笔记本上又添了新课题。今年,我将把建言的目光投向职业教育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如何支持民办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等方面。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不仅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更要勇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推动问题有效解决。我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更稳定、更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