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界面】
近几年,各类新职业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职业的从业者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公告,增加包括网络主播在内的19个新职业,以及直播招聘师、生活服务体验员等28个新工种,为这些新职业和新工种赋予了“国家身份”。
新职业如何更好搭建供需对接桥梁?如何引导更多人加入新职业,塑造发展新动能?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生产?消费?——内需链条从这里打通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全网职业主播数量达1508万人。人们可能有这样的疑惑——职业主播真的有那么大的市场吗?
据报告调查,71.2%的用户因观看短视频或直播购买过商品,而认为“短视频或直播已成为本人主要消费渠道”的人群占比已达40.3%。
“这个十几平方米的直播间,背后有三个大厂子、十几个小厂子,上千人的工作就靠这里的订单。”今年54岁的吴辉蓝,是快手直播达人李福佳合作工厂的工人。他说:“今年挣个七八万元没问题,我们老板生意好,我们就有事做。”
芈星集团董事长王陈介绍:“直播间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引擎,我们网上店铺订单量超过1.2亿,而1.2亿的背后关联着上千家合作品牌方、几千万件服装和上万人的就业。”
一边是消费,一边是生产,网络主播成为内需大循环上的一座桥梁,拉动内需效应明显,成为数字经济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历经20年的发展,网络主播走过了快速发展的萌芽期、有序发展的成长期和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期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内容分享到文化、体育、时尚等内容创作,随之衍生出直播电商、本地生活、房产、三农、招聘等产业主播,如今成为全国千千万万普通人从事的职业。
不独网络主播,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中新技术、新趋势、新需求的涌现,产业发展对相应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长。碳排放管理员瞄准推动绿色发展、减少超标排放;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深耕智能制造中的数字技术普及,让建筑更加智能化、数字化;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推动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这一新职业应运而生,为推进医养结合打好人力基础……
“短短几年时间,新职业在网络直播、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市场营销等领域大放异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认为,这些新职业有效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各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重塑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消费行为,正在改变多个行业的业态。
在此次增加的19个新职业中,“数字职业”约占一半。2023年,北京、苏州、深圳、广州等城市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新职业发展。
谈到新职业对经济的助推,广东省就业服务管理局汪萍华如数家珍:“新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催生了互联网营销师、短视频切片师等几十种新岗位,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新增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多元化职业发展,为新增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延链?补链?——乡村振兴从这里提速
34岁的喻文明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和父亲一样天天和农田打交道,但打交道的形式却不太一样:他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开着”无人机去种田。
在江西吉安吉州区曲濑镇长明村的稻田里,喻文明操纵手柄,机器呼啸着腾空而起,螺旋桨刮起的风激起层层稻浪。几分钟后,他就将这个100斤重的大家伙,稳稳地停在田垄间。
“拉上无人机、发电机、水箱、水管、油桶,一辆皮卡车就能搞定。用无人机给1000亩地打药,三个白天就能干完,作业效率是传统人工作业的几十倍。”喻文明告诉记者。
随着智慧农业时代的到来,附近村里能操作农业无人机的“飞手”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无人机驾驶员入选新职业,为不少“飞手”的职业发展打开了新的通道。
脚下是田野,眼前是天空。喻文明手中的遥控设备,连接的是新科技和传统农业。植保时节一到,他带着团队和无人机走遍附近乡村,还走南闯北,成为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候鸟”。
“团队里的一线飞手,累计作业面积能达几十万亩,一个肯干的植保飞手,一年收入能有十多万元。”说起从事新职业的新收获,喻文明口中满是自豪。
与喻文明经历不同,云南姑娘晏林英心里惦记的,是把家乡的好东西卖出去。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紫皮独头蒜是当地特产,其营养价值高、剥皮方便,但知名度不高“卖不出去、卖不上价”。
大学毕业后,晏林英开始研究如何将紫皮独头蒜卖出去。“我们拍摄一些短视频在平台上分享,让更多人从认识、了解到下单、复购。”晏林英介绍,2023年公司整体销售额近1亿元,电商销售额占比达70%。
一头头紫皮独头蒜通过直播间走上全国各地的餐桌,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新产业发展催生新职业,无人机驾驶员、农产品经纪人等新职业、新工种展现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成果,推动了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也为更多农村青年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机会。”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优势?短板?——就业“蓄水池”在这里充盈
“我们公司专业承接各类会议、展出、舞台搭建等工作。近几年,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会展经济逐渐成为新产业增长点。此次布展搭建师入选新职业,提升了我们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我们也更有信心去开拓国际市场,帮助中国展商走向国际。”上海某家国际展览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直播招聘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招聘形式,不仅打破了线下招聘的地域和时间限制,也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方向和空间,因而得以快速发展。2022年1月,快手平台推出直播招聘业务“快聘”。截至目前,平台已有超过40万名专职主播从事直播带岗服务,吸引了月度达2.5亿人次的劳动者参与。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副院长周广肃表示,传统劳动力市场存在较强的市场摩擦,供需双方的匹配效率大打折扣,从而使摩擦性失业成为失业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数字技术与很多新职业相伴而生,提升了劳动要素供需双方的信息匹配效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比例和福利水平。
新职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日趋显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发布的《直播平台就业价值报告(2023)》指出,直播电商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直播间本身的不同业务环节催生出一系列新的就业需求,涵盖了主播、助播、选品师等30多种新形态;另一方面,直播电商为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如生产制造、产品研发、打包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就业岗位。据测算,直播电商的在线交易额每增加一亿元,可以带动就业岗位增长约1100人。
周广肃认为,从供给侧看,新职业不仅催生了大量新业态,还对传统业态进行了数字化赋能,因而带来了就业规模的大幅扩容。从需求侧看,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带动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大规模增长,从而通过社会总需求的扩大传导到就业规模的扩大。
新职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需求,其价值更体现在进一步丰富了社会就业“蓄水池”的形态,增强了全社会应对就业压力的弹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帆认为,就业“蓄水池”不单单是“蓄”,同时也有着“调剂”劳动力分配、增强劳动力流动性的重要功能。
“就业‘蓄水池’能够有越来越多新职业的支撑,本身也是中国经济活力和社会活力的底盘之一,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能。”刘帆说。
也要看到,一些新职业在发展规模上迅速壮大,但在服务能力上还存在培养链条不全、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评价标准等短板。例如,网络主播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内容低俗、虚假宣传、侵犯知识产权等挑战。为规范行业发展,业内人士建议,要完善法律法规,明确主播的权利与义务,加强内容审核,完善违规惩罚机制。此外,还应通过培训提高主播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引导其传播正能量,并通过信用评级激励合规主播,对违规行为实施联合惩戒。行业协会须制定规范,引导主播自我约束,维护行业形象。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辅助内容审核,加强对直播中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创作者权益。
专家建议,推动新职业健康发展,要加强人力培训、职业标准制定、技能等级认定、劳动权益保障、晋升激励机制等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新职业人才队伍的质量,让新职业岗位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