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未来产业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力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劳动者,才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支撑。
鉴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仍存在办学观念保守、专业设置雷同化等情况,应重新审视和调整产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向,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构建职业教育新格局,更好地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视加强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新质生产力要求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要精通自身专业领域,还要了解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相关知识,以更好地适应新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职业教育要着力创新科研体制改革,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教育支撑体系,建立统一的新质生产力职业信息库、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制度。同时,可以开展第三方评价监管,聚焦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加快高端实用性人才储备。可以利用舆论引导,提升社会对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让职业院校安于职业教育定位办学,制定合理的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员培训计划,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产业综合竞争优势。
加大职业院校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行业企业合作力度。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强调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未来国家对高端技术人才、创新型人才以及能够引领产业变革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这为职教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机会。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民营资本投入高职教育的热情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的发展获得了有力支撑,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政府部门要提高资金利用率,打造高效的推动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集成平台,针对行业企业建立长效激励制度,以多样化形式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与生产过程相结合。校企双方应协商,在人才培养、专业技能提升、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优质新质生产力实训基地。行业协会应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定期举办对接交流会,确保教育供给与专业需求平衡,使人才输送更有规划性和针对性。
加快优化职业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提高和新质生产力相关专业教学核心竞争力。新质生产力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和数据处理能力,以便有效地利用和分析大量的数据资源。相关部门需优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比例和结构,加大对职业院校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稀缺专业和热门专业教师的招聘力度,在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科结构上保持均衡发展;强化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核并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以此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核心竞争力。此外,教师自身应磨炼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参与教学新质生产力创新比赛和教师培训等。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协同合作,对人才在团队协作和沟通方面的要求也更高,个人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未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实践和应用上应突出优势,将新技术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人才培养将是未来职业教育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步伐。
(作者范笑天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教授,首都统战智库联合会执行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