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 > 正文

县域良匠之师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周胜龙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4-04-25


近期,一些县域“新能人”走入公共视线,河北模式、甘南方案等成为常被称颂的县域职业教育探索。伴随着这些面向乡土躬耕的背影、这些面向乡土探索的职业教育范式,乡村振兴有了新的风采。

县域职业教育作为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要为乡村振兴培养能工巧匠汇聚创造伟力,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县域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乡村能工巧匠的摇篮,应大力弘扬和积极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强烈职业认同感和创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强师铸魂激发创造伟力

随着乡村经济的转型发展,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为适应乡村振兴对县域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县域职业院校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等四部门修订印发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吸引更多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等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翟津,带领学生实现了中国队在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靠的是“甘当良匠之师、铸造职教之魂”的坚守。白天,他给学生上课,晚上则在实训室练习组装和调试技能,从无到有搭建起完备的训练体系。县域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大批像翟津这样的“双师型”教师。建设县域职业院校师资队伍不仅要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更要紧跟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的新趋势,及时动态地将乡村振兴中出现的新技术、新规范和新需求融入教育教学,确保教师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价值理念与乡村振兴的产业链、人才链、供需链相耦合。打造项目引领、双创双融、成果转化和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师资培育路径,持续释放县域职业教育的创造伟力。

涵育文化凝聚精神动力

在县域职业教育体系中,工匠文化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工匠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既是工匠技艺和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时代精神的精华。“绣”出战机“神经中枢”的潘玉华、把“核舟记”刻写在雷达零部件金属上的胡胜、在火箭发动机上灌装“火药”的“刀尖舞者”徐立平……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仅激励着一代代良匠之师奋楫笃行、筑梦未来,而且还承载着普通劳动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在大力推进县域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县域教育职能部门应综合运用人才评价、业绩考核、职称晋升和薪酬绩效等政策杠杆,注重提升乡村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营造崇尚技术技能的社会氛围。县域职业院校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县域职业院校工匠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培育县域职业院校工匠文化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涵育工匠文化,凝聚精神动力。

搭建平台增强育人能力

县域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是一个多元融合的实践过程。一方面,要把乡村振兴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信息与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相融合,以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外部联通为方向,驱动县域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发展。围绕乡村振兴的供需链,构建包含职业中专、高职高专、职业本科和农林科研院所为一体的纵向贯通协调发展的职教联合体,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主导育人模式的横向融通协同育人联盟,以技术技能教育与技术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内外联通协作发展联盟。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职业中专启动的县域职业教育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与“青蓝工程”、“培名师”等培师工程,吸引了一批高学历的年轻人,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搭建了广阔舞台,为赋能县域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党政部门要加强整体统筹工作,把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将县域职业教育体系嵌入乡村振兴战略布局,让县域职业教育成为产业培育、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助农惠农和服务乡村的关键力量。发挥县域职业院校教学场馆和教学设施的继续教育服务功能,推进文体场馆向全社会开放,加快县域职业教育资源免费开放进程,强化县域职业院校教学设施的社会教育服务和培训服务功能。

健全机制释放教育活力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县域职业教育既要落实中央和省级各相关部门的有关工作部署,也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引领乡镇和社区发展,健全机制,发挥县域职业教育在乡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首先,要布局形成以地域特色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县域职业院校应精准对接区域重点产业和先进科研院所,积极与农户、企业、乡镇、社区和科研院所共建项目孵化平台,为乡村特色行业企业良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其次,要构建面向社会和市场、贯穿乡村振兴全周期、服务县域特色优势产业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依托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通道,打造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区协同育人“教育链”,形成“政府主导、校际联动、多元参与、学生主体”的县域职业教育新格局。最后,要完善县域职业教育质量评测体系,释放政策红利。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应当突出就业导向,把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作为重要指标,引导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法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相关规定,为建立适合乡村振兴的县域职业教育评测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根本遵循。

(作者单位系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