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方教育领导者要切实行动起来,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一线教师成长。”近日,在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上,年逾90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思维敏捷,他对现场的地方教育领导者如此嘱咐。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个引路人”的重要论述;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中强调老师应该“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今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各位老师,从六个方面概括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顾明远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对教师的人格品质、专业修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家精神反映了新时代教师的理想信念、人格品质、专业修养、教育态度、教育能力各方面全面的要求。
在顾明远看来,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有了高质量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是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是站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来的,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遵循,为每一个老师提供了努力成长的方向。
顾明远指出,教育家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知识分子和历代教育家的优秀传统。教师是知识分子群体,是民族的中坚,教师的风范引领着社会的风尚。我国历代知识分子不仅参与创造了中华优秀文化,而且都胸怀天下,抱有报国之心。教育是一个仁爱的事业,教师不仅传授学业,而且是传道,教师既是经师,更是人师。
顾明远强调,新时代教师要传爱党、爱国、爱人民之道,传修身养性之道,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国家情怀,真实本领,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每个教师都需要有教育家精神,都要锤炼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
新时代教师须有改革创新的精神
顾明远认为,教育家精神最根本的是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创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当前我国的教育遇到了多重挑战:第一,人类遇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风云变幻,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第二,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污染,生态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资源的透支和浪费,全球气候变暖,人类遇到了生存的威胁;第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人工智能、生成技术,使得许多职业消失,同时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职业,青年就业遇到许多困难。
因此,顾明远指出,教育的出路在于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顾明远认为,教育要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服务,就要培养两种人才:一是通过自立自强掌握高科技的杰出人才,二是培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普通劳动者,大众的创新人才。
顾明远总结了新时代的特征是高科技、高速度、高质量、创新性、人文性、不确定性。因此,顾明远认为,新时代教育的特征是高质量、高效率、个性化、国际性、终身性、数字化,新时代的教学应该有主体性、个性性、综合性、综合性、研究性、互动性,新时代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习观、质量观。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59.6%的现状下,高等教育必须实行多样化,为社会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
要合理运用数字化提高教育质量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人工智能+教育”正在改变着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教育管理的模式。
顾明远认为,互联网改变了师生的关系,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已经不是只依靠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帮助学生处理信息的策略和方法,为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可以作为教师的有力的助手,大数据可以帮助老师们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人工智能、大数据也可以帮助老师批改作业,代替老师做一些机械性的劳动,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接触沟通。所以,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今天,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甚至是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在数字化时代,教育的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顾明远提出了数字化对教育的要求:正规教育、非正规教师、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要相结合,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也要纳入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体系中。改变教育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变标准化为个性化,因材施教,重视发展。教育的培养目标也要变化,以往的教育是传授书本的知识,而且只重记忆不重能力,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现在要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
顾明远还指出了目前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存在的几个问题:首先,教育工作者对于智能技术的认识还不到位。智能技术的优势在于开放性、个性性、互联性、资源共享。怎么能够做到知识共享、资源共享,怎么做到教师之间的互联、教师学生之间的互联,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同时,还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风险。其次,对老师们技术支持上还有很多硬件、软件不足。此外,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老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还不高,部分地区设备还不全,对教师技术的培训也不到位。
顾明远特别提出,运用数字化的时候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技术手段与教育目的的关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的生态、教育的方式、学习的方式、师生关系都会变化,但是育人的目的不会变,立德树人的目的不会变,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
第二,处理好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现代教育并不排斥传统,现代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仍然要继承传统教育的一些有效的方法、方式。
第三,处理好虚拟与现实的关系。运用虚拟的东西有利于学生感知外部的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现实是复杂的,未来的社会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所以还应该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亲身体验、扩大视野,增加智慧。
顾明远最后强调,新时代教师要积极、科学、合理地运用数字化手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