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出的获奖成果,是过去几年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示,正确认识其基本情况和内在规律,对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政策激励作用,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扬南,就本届教学成果奖的基本情况、主题内容、特征导向等方面谈谈相关情况。
记者:随着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其已被视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角逐也愈加激烈,在此氛围下,本届获奖成果的基本情况如何?
王扬南:本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严格遵循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提出的“四个坚持”,体现了“引导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向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教师倾斜”,从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及军队系统推荐的1416项成果中,共评选出获奖成果572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70项、二等奖500项。
从获奖成果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保持领先,获奖成果占获奖总数的62.96%;中部地区获奖比例有所提升,比往届上升了约3.4个百分点,为19.16%。31个省(区、市)中,获得一等奖及以上成果最多的四个省(区、市)依次是浙江、江苏、北京、广东,获奖总数最多的四个省(区、市)依次是江苏、山东、浙江、广东。
从获奖成果申报主体看,申报主体组合更为多元,约80%的成果为多主体合作完成,其中行业企业参与的占64%,体现了职业教育参与主体更加丰富,产教融合不断走向深入。获奖院校中“双高计划”院校表现突出,获奖率达到70.05%,表明近年来持续推进的示范项目建设有效推动了这些院校的教学改革,其在教学领域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凸显。同时,68.85%的成果第一完成人非校级领导,突出体现了向一线教师倾斜。
从获奖成果专业分布看,以教育部2021年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为参考,除面向所有专业和其他两类获奖项目外,本届共有368项获奖成果分布于18个专业大类中,专业大类成果占比依次为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农林牧渔、财经商贸和文化艺术等大类,总体上,获奖成果专业大类分布与“聚焦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要求基本一致,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改革以及专业建设紧扣产业发展、与国家重点产业布局契合。
记者:分析历届教学成果奖中获奖成果的研究主题有利于明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力方向,探明研究态势的差异以及前沿热点,已成为业界内外关注的焦点,那么,本届获奖成果主题内容主要聚焦在哪些方面呢?
王扬南:本届获奖成果是过去几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探索的集体画像,充分体现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抓住大改革、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机制。获奖成果都强调了正确的人才培养导向和立德树人要求,其中专门聚焦在思政研究、课程思政、德技并修等立德树人领域的教学成果49项,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教学方向。
二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探索打通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渠道,服务学生多样化成长需要,服务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一方面,多地多种形式的中高职一体化贯通、专本贯通、专本硕贯通等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另一方面,促进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转化衔接、开放互认,提供灵活多样的个体成长路径。
三是深度融入区域,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适应需求的主动性不断增强。获奖成果聚焦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其中新兴产业中的23个重点方向整体覆盖率达60.87%,尤其是锚定“一老一小”紧缺领域,积极开展相关探索,共有6项成果获奖,体现了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优化专业布局的发展特征。
四是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不断健全。获奖成果主题为产教融合的有43项,聚焦中国特色学徒制、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等体制机制建设,体现了近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努力完善利益机制、不断深化实体化运作、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方向。
五是面向人人,服务民生。其中,聚焦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获奖成果有44项,有8项残障人员职业教育探索改革成果获奖,职业教育助力文化传承相关获奖成果共19项,主题为就业创业的获奖成果达20项,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增进人民福祉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六是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类成果达39项,专业建设类成果达75项,主题为“课程”或“课”的获奖成果63项,有关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获奖成果有23项,教师培养培训类获奖成果有24项,充分体现了近年来职业教育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标准、课程、教材、教师、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探索。
七是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以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与应用为主题的获奖成果达68项,相较往届呈现爆发式增长。职业院校探索智慧云平台的开发,服务精准教学、个性化教学;广泛运用混合式教学,探索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专业实训教学,充分展现了近年来职业院校智慧环境不断完善,提高了课堂吸引力。
八是开辟发展新赛道,职教“出海”成绩突出。本届获奖成果主题内容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有21项,展现了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主要集中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创新上,呈现出“出海”主体多元、领域多元、模式多样等特征,推动了中国职业教育标准的输出与优质资源的共享,在互利共赢中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记者:开展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和表彰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通过聚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因此,结合本届获奖成果的主题特征,广大职业院校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启示呢?
王扬南:成果奖评审是对过去几年职教改革探索的一次阶段性实验,获奖成果生动诠释了我国职教改革坚持方向性、实践性、创新性、科学性。
首先,坚持正确方向,服务国家战略。成果很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无论是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综合改革,还是专门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德技并修,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都贯穿始终。
其次,创造典型经验,服务职教决策。成果联系我国实际,抓住重点问题,从区域、院校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有效模式和机制,并提炼出标识性强的核心概念,成为鲜明的改革发展政策主张,如“贯通培养”“鲁班工坊”等,为职业教育继续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再其次,坚持问题导向,探索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成果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把握新时代对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回应当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关键、紧迫、重点、难点问题,如探索解决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专业(群)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等重点领域的实际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探寻职教规律,推动内涵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在对职教规律的准确把握基础上,形成成熟的制度、定型的标准体系。成果不断探索职教发展的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探索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方面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