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经过三年左右时间,银龄教师服务各级各类教育的工作体系基本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银龄教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数字化赋能银龄教师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开放灵活的线上线下支教方式不断完善,全国银龄教师队伍总量达12万人左右,在推动建设教育强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中发挥明显作用。
“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教育领域也将迎来教师的退休高峰。实施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充分发挥退休教师的有益补充、示范引领作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能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实现教育公平。
《计划》前期已有试点探索,此轮《计划》与2018年启动实施的《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和2020年启动实施的《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相比,是一次系统的优化升级。它覆盖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从国家层面搭建起一个老有所为的更广阔平台,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银龄教师发展格局。《计划》涉及服务学校类型多样,教师年龄结构特殊,因此落实过程中需要强化顶层设计,既要服务国家战略,又要将学校需要和银龄教师个人意愿相结合。
一是要建立科学遴选机制。首先,要结合各级各类学校学科需求和银龄教师专业特长,做到专业和岗位一对一精准匹配,保证服务成效。其次,要政治素质过硬。遴选时要把师德师风作为重要标准,选择政治可靠、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同时身体健康、甘于奉献、不怕吃苦、作风扎实的教师入岗。
二是要建立统一信息管理平台。目前,学校和银龄教师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较明显,随着未来银龄教师数量快速增加,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需要牵头建设统一管理平台。学校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学校简介以及所缺专业教师等;银龄教师也可以在平台注册,介绍自己的专业、职称、教学经历、教学生涯中所取得的教学奖项以及自己未来想从教的地区,从而形成一个大的数据库,方便学校和教师及时了解相关信息,进行双向选择,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创新支教模式。跨地区工作的银龄教师在受援学校开展线下教学工作一年后,学校可以征求银龄教师意愿,灵活调整政策,允许银龄教师通过线上方式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支教,通过“长短结合、灵活多样”的支持方式,发挥银龄教师“传帮带”作用。
四是完善保障机制。首先,是保障银龄教师身心健康。银龄教师多已进入老年阶段,重返岗位也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挑战,因此,受援地区或学校要为银龄教师提供必要的体检,购买商业保险,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等政策。其次,是保障银龄教师住宿环境,给银龄教师提供便利的周转宿舍。再其次,是受援学校应合理保障银龄教师福利待遇。按有关规定为银龄教师提供每学期一次的往返交通费,有条件的地区、学校可为银龄教师家属、子女探望提供便利。最后,受援学校要关心关爱银龄教师,要保障银龄教师在学校的原有待遇,制定合理返岗方案,肯定银龄教师的奉献精神,经常慰问、看望银龄教师,使其感受到自己的贡献和价值。同时受援地区或学校也要关心银龄教师家属,解决其家属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做好后勤保障,让银龄教师在支援地安心从教,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促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缩小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教育的差距,需要一大批有意愿发挥余热的银龄教师重新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和效能感;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吸引更多的银龄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作者系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