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工程教育数字化”研讨会以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在平舆召开。本次会议聚焦“大土木”人才培养数字化模式范式探索,中国工程院院士、坝道工程医院院长王复明现场参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陈湘生、邓铭江、李华军、马军、冯夏庭、李术才、朱合华、刘加平受邀线上出席。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方东平,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王海,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学院院长雷恒,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熊发涯,河南交通技师学院院长李强等代表现场参会。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副秘书长刘二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刘建同,河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张水潮,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川,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常廷改,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春生等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代表,及坝道工程医院总院各专业分部、共建单位代表、分院代表等线上参会。会议由王复明院士主持。
刘建同副会长首先作大会致辞。他指出,随着数字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工程教育改革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始终将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工作重点,重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未来也将与坝道工程医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讨工程教育改革发展,为解决工程领域人才培养、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等痛点、难点问题,促进“大土木”工程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的双提升做出贡献,积极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刘二东副秘书长介绍了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基本情况,指出基金会将充分发挥人才和公益组织特色优势,联合坝道工程医院与更多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推动“大土木”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发展。郝芳华校长对华中师范大学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作简要介绍,并提出希望能将学校在数字化教育教学领域的探索成果广泛应用,助力工程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改造。
王复明院士作题为《“水土交融,场网共享”新时期大土木实践育人模式成果总结》的报告。他介绍到,新时期大土木实践育人模式以“水土交融”为理念,创新性地构建了土木、水利、交通、海洋工程等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开发了真场景训练、远程沉浸式实践教学、数智人辅助教学等10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搭建了土木工程学科实践育人平台,在破解校园教学与大工程实践脱节难题,提升高校教师实践育人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部长刘三女牙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教育创新》的报告,指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与教育全场景、全要素的全方位融合,驱动教育系统全过程深度变革。他介绍到,华中师范大学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特色优势,研发了智能云端一体化新型教学系统与环境,科研成果丰硕。会上,何秀玲教授还介绍了云端一体化智能教育平台“小雅”,指出“小雅”平台以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目标,具有一体化、数据化、智能化等特点。
随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包天宇介绍“万一帮到你”咨询服务平台建设情况。他指出,“万一帮到你”咨询服务平台聚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择业就业难等社会热点问题,设立了“十年十届”和“百团万师”两个板块,面向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开展集中调研活动,并无偿提供考学指导、成长咨询、就业答疑等信息服务,在促进数字化技术与工程教育结合,支撑坝道工程医院“场网一体、科教融合”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议契合二十大报告“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精神,与会院士、专家积极展开交流研讨,充分肯定了“万一帮到你”咨询服务平台在助力青少年人才培养、推进高校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百团万师”队伍组建过程中要加强校企合作,打造从高校到企业全过程式的人才培养链条。聚焦工程教育数字化发展等议题,院士专家们还提出了数字化教育与坝道工程医院综合试验场相结合,推动人工智能、情景教学、数字教学一体化发展,促进教材和教学模式改革,打造数字化课堂、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加速实践教学课程开发,搭建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工程实践教育平台等意见建议,深入探索了“大土木”人才培养数字化模式范式,为提升土建、水利、交通、海洋等工程学科实践育人能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