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教学文件,是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目标调整是适应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推进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是职业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职业院校专业目录五年一大修的有关要求,发挥专业目录在职业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根据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一体化设计思路,教育部2021年组织完成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修(制)订工作。在新版专业目录的基础上,2021年7月教育部启动了《职业教育专业简介》修(制)订工作,并于2022年9月正式发布。本文主要对新版职业教育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进行解读,以便更好指导相关专业建设。
一、信息技术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先导性基础产业
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对应信息技术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四大行业。信息技术产业既是制造业,也是服务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导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下一代信息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兴软件、区块链、物联网等,其应用横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其他产业,对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为数字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2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加速器”作用凸显,成为经济恢复向好的关键力量,为实体经济发展添能蓄力。“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新格局的关键时期,为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等;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并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提出明确要求。
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教学文件,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必须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求,推进信息技术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国家通过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
二、新职业对信息技术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飞速进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孕育出众多新职业,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新要求。2019年4月到2022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先后联合发布5批共74个新职业,这些新职业中有近30个属于信息技术类(图1),反映出信息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的设置及相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2022年9月2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本次修订将近年来发布的新职业信息收录到大典之中,共计新增168个职业。调整后,职业分为8个大类,共计1639个,其中首次增加“数字职业”标识(标记为S),共标识数字职业97个。新版大典充分适应和反映了近年来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变化,社会结构特别是人口、就业结构变化,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配置需求,对于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
2020年,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阿里巴巴钉钉发布的《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新职业普遍面临着人才需求旺盛与人才供给短缺之间的矛盾,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预测到2025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超3000万,其中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150万、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近500万、人工智能人才近500万,数字化管理师从业人员已超200万,人才缺口近千万。
2019年6月,工信部向中国电信等四大运营商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2021年11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力争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6个,实现城市和乡镇全面覆盖、行政村基本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构建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绿色智能的多层次算力设施体系,算力水平大幅提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设施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信息通信行业整体规模的壮大和发展质量的提升,急需大量掌握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技术技能人才。
有研究预测“十四五”期间5G网络基础设施、物联网通信模组、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平台、新能源充电桩及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基建产业六大核心领域的人才需求规模呈不断上升态势,由2021年的59.5万人提升到2025年的134.96万人,年均增长27.95%。其中,5G、工业互联网是未来五年人才需求增长最快的行业。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随着全球工业产业链变革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集成电路已成为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1年集成电路从业人员57.07万人。按照2014—2023年复合增长率20%计算,预计到2023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达15484亿元。到2024年,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8.9万人左右,人才缺口21.83万人。未来集成电路先进的工艺、器件以及EDA应用技术将是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最需要具备的技术,另外集成电路加工、封装测试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
三、新版专业目录调整力度大
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目录原有高职本科专业12个、高职专科专业44个、中职专业19个,总计75个专业。通过本次修订,保留29个专业、更名28个专业、归属调整7个专业、新增13个专业、合并10个专业、撤销5个专业。新版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目录中有高职本科专业18个、高职专科专业37个、中职专业21个,总计76个专业,分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通信类、集成电路类4个专业类(表1)。
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目录修订情况如图2所示。从新旧专业目录的总数来看变化不大,但调整专业的数量接近三分之二。一是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大力培养集成电路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新增集成电路二级类,并调入“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集成电路工程技术”四个专业。二是全面规范专业名称。专业名称较准确地反映了专业内涵,同时按照就业岗位对专业技术需求的难易程度,依照“××工程”“××工程技术”“××技术”或“××应用技术”“××技术应用”的逻辑顺序对专业名称做了统一,本次修订中电子与信息大类更名的专业达30%。三是紧盯社会需求,及时补充专业空白。新增“区块链技术应用”“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光电信息工程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工业软件开发技术”等专业。四是合并了一批界限模糊、内涵相近,或专业口径太窄的专业。比如,将“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和“电子商务技术”专业合并到“软件技术”专业,将“智能产品开发”“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和“智能监控技术应用”专业合并为“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五是撤销了一批专业布点较少、招生规模过小,或专业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定位的专业。比如,撤销的“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2018年以前全国只有1所学校开设该专业,2019年全国招生人数仅30人。六是按照最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统计分类,兼顾关键技术,对7个专业进行归属调整。七是基于一体化设计思路,按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框架,遵循“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基本原则,对中职专业进行了专业类划分,新版的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6个、计算机类专业11个、通信类专业3个、集成电路类专业1个。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几大重点领域和修订后的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目录匹配情况如图3所示。
四、分专业类对比分析新旧专业目录
(一)中职新旧专业对比分析
电子与信息大类中职教育原有专业19个,修订后专业21个,调整较少,主要原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在2019年已经做了一次更新升级。本次修订,更名“服务机器人装配与维护”和“计算机与数码设备维修”两个专业的名称,使其更精准表达专业内涵;撤销了“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和“计算机速录”两个产业需求和布点较少的专业;将加工制造类的“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制造”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两个专业调入电子信息类,将加工制造类的“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专业调入新增的集成电路类;将“通信技术”专业改名为“现代通信技术应用”,更符合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和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二)高职专科新旧专业对比分析
1.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类原有专业20个,修订后专业缩减到10个。通过原有专业2016—2020年的全国布点数对比可以看出(图4),有相当数量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全国布点数都不多,且其专业名称及内涵相近,呈现小而杂的特点。
本次修订针对此类专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合并处理,比如将“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和“电子工艺与管理”合并更名为“电子产品制造技术”,将“电子产品质量检测”和“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合并更名为“电子产品检测技术”,将“智能产品开发”“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及“智能监控技术应用”合并更名为“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声像工程技术”专业因师资和招生问题布点数逐年缩减,但广播电影电视及演艺设备工程技术人员也有明确的市场需求,考虑到其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相通,因此将“声像工程技术”合并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可作为一个方向开设。考虑到“光伏工程技术”和新能源发电工程类的“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重合度较高,将其调出电子信息类与“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合并。另外,撤销了布点数很少的“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和“电子产品营销与服务”两个专业。
2.计算机类
计算机类原有专业17个,修订后专业缩减到16个。通过2016—2020年的原有专业全国布点数对比可以看出(图5),计算机类专业的布点数整体较高。布点数较少且专业内涵不足的“计算机系统与维护”被撤销。“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技术”与“软件技术”专业内涵重合度高,被合并到“软件技术”专业。“数字展示技术”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内涵接近,被合并更名为“数字媒体技术”。数字经济时代,“计算机信息管理”必然趋向基于大数据,因此该专业与“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合并更名为“大数据技术”。对于争议较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考虑到全国布点数庞大,虽然保留了专业,但其内涵聚焦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产业。
2020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明确了改造升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增强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能力、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代表着工业互联网重点发展方向。此次专业目录修订调入并更名的“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标识解析、平台建设、数据服务、应用开发、安全防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工业软件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为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助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增了“工业软件开发技术”专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中产业结构包括国家允许范围内的区块链信息服务,为缓解产业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供给之间的矛盾,新增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专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于 2020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对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的安全监测预警、安全风险评估、信息通报、重大事项会商和应急处置等协作机制上升到了法律层面。新增了“密码技术应用”专业以满足密码技术相关职业岗位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3.通信类
通信类原有专业7个,修订后专业增加到9个。通过通信类原有专业2016—2020年全国布点数对比可以看到(图6),布点数较少的“光通信技术”被合并到“通信技术”并更名为“现代通信技术”,名称更贴近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更名为“智能互联网络技术”,将专业内涵聚焦于云网融通实现专业升级,以区别于电子信息类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5G的深入应用必将会带动更多新技术和传统行业的有机结合,产生更多的创新效应和推动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新增“通信软件技术”专业,培养通信业务开发、通信软件设计和应用相关设计人员、测试人员;新增“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专业,培养卫星通信工程设计与管理人员;新增“网络规划与优化技术”专业,培养智能化网络建设与运维人才。
4.集成电路类
响应集成电路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形势和要求,新增集成电路专业类,调入电子信息类的“集成电路技术”专业和“微电子技术”专业。其中,“集成电路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从事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芯片验证、集成电路逻辑设计、FPGA开发与应用、电子线路板设计、芯片技术应用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微电子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封装、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测试、表面组装(SMT)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高职本科新旧专业对比分析
电子与信息大类高职本科原有专业12个,修订后专业18个,主要调整为更名和新增。首先,按照职业教育专业命名统一规范,对9个原有专业进行了更名,更名后的名称分别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网络工程技术”“软件工程技术”“大数据工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技术”“现代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技术”,更好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其中“集成电路工程技术”是从原来的电子信息类调整到新增的集成电路类。其次,根据电子产业的升级发展需求,在电子信息类中新增“柔性电子技术”和“光电信息工程技术”两个专业,其中“柔性电子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柔性电子器件及柔性组件的制造、服务、设备维护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光电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光电通信系统、光电检测系统、光电成像系统以及信息系统的设计、集成、维护、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对接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类中新增“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三个专业,服务计算机相关产业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计算机类中新增“嵌入式技术”专业,培养能够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产品测试、系统集成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对接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产品在通信、汽车、电子等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五、新版专业简介体现专业目录修订思想
为有效推进新版专业目录研制成果落地生根,在新版专业目录的基础上,2021年7月教育部启动了《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和《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并于2022年9月发布了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其进一步规范了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充分体现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三个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的定位区别与关联,在内容上更新了职业面向、拓展了能力要求、更新了课程体系,增列了实习场景、接续专业、职业类证书等,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专业适配产业升级的响应速度,为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学生报考职业院校及继续深造提供了指导,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依据,为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提供了参考,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新版的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简介,全面充实数字化内涵,体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专业人才培养带来的新需求,对接典型工作岗位需求更新了课程体系,将信息技术行业相关技能大赛、知名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融入教学,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落地。
新版专业简介的内容,体现了新版专业目录的修订思想。例如,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中从装备制造大类中调入并改名的“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职业面向的是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程技术人员等信息技术行业的相关职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从事工业互联网工程实施、服务应用和运行维护等工作,在主要专业能力要求、主要专业课程设置、职业类证书和接续专业上也都具有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特点,充分体现了新版专业目录修订时进行归属调整的思想。高职计算机类中新增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专业,在新版专业简介中明确指出职业面向区块链应用操作员、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等人社部发布的区块链新职业,培养从事区块链应用开发、区块链测试、区块链运维、区块链运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充分体现了新版专业目录修订时的数字化改造要求。同时,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和高职本科的“区块链技术”专业做了层次区别(高职本科“区块链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能够从事区块链设计、区块链研发、区块链应用开发与测试、区块链运维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充分体现了新版专业目录“中—高—本”一体化设计的思想。高职专科的“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简介和高职本科的“云计算技术”专业简介之间,同样体现了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区别和关联的思想。
六、结语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南,影响着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结构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进程。《职业教育专业简介》作为《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配套文件,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遵循,是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新版电子与信息大类一体化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对标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接新职业,围绕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核心技术推动信息技术领域专业转型升级,进而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的人力资源供给提供制度保障。
为了推动新版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的高质量落地实施,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职业院校要加大对新版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的宣传和学习力度。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多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导致新版电子与信息大类的专业目录调整力度较大,专业简介内容更新较多,需要一线教师加强学习,准确理解产业发展需求、专业升级调整要求和专业建设新内涵,推进新版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落地实施。
第二,加快修订完善包括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在内的教学标准体系,各种标准将从不同层面规范各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支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职业院校要以教育部发布的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为基本遵循,结合自己区域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体系,规范教学实施,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第四,加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各学校根据新版专业目录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重点做好新专业的申报和相关专业的关停并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