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德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和有效途径。
钢铁工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建设钢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贯彻落实“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战略举措,对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培育钢铁行业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把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内涵特征与创新方向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战略任务,以此推动政行企校协同破解制约产教深度融合的机制性障碍,其创新方向主要体现在“六新”:
一是构建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教育教学新环境。
二是校企共建共享高校的教学、实训、科研资源和企业的生产性实习、技术研发资源,打造产教资源汇聚新基地,形成教育教学的新资源。
三是学校“育”与企业“训”有机结合,形成产教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打造校企共育新教学。
四是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高校教师双向流动,实施高校教师企业实践计划,培育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培育“双师双能”新教师。
五是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和兼顾日常表现、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等的新评价体系。
六是建立由政行企校专家学者组成的共同体建设指导论证组织,承担政策指导、标准研制、项目论证等工作,构建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多元共治新体系。
牢牢把握支撑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与重点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还存在供给质量有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绿色发展不平衡、智能制造体系不完善、国际产能合作有待提升、产业集中度不高、原料保障问题严重等难点痛点问题。聚焦这些行业问题,钢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要强化以下3个方面:
一是突出战略导向找准支点。针对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产业重组集中发展、供给质量高端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发展的战略方向,要聚焦服务钢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四化”方面,从科教融汇、国际合作两大方面入手,着力破解钢铁行业重大难题。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找准立足点。针对钢铁行业人才培养专业教材建设落后于行业发展、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质量落后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产教融合不深导致社会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不匹配、高技能人才数量与钢铁行业的高速发展不匹配等问题,要从汇聚产教资源、构建培养新范式两大方面破题,寻求加快推进钢铁行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三是突出共享导向找准结合点。钢铁行业属于充分竞争的行业,2022年在业企业数量超2000家,要着重发挥龙头企业产业规模大、产业布局广、产业体系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体系较完备等优势,提供平台支撑。
全力推进钢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重点任务与措施落实
中国宝武作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充分发挥行业龙头地位和职教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产业链资源、创新能力等方面优势,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中,我们将重点深化以下3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从“四个层面”促进产教融合走深走实。第一,构建“三个共同”愿景体系,建立共同认识、共同目标、共同使命,形成共同价值观。第二,构建“三位一体”协同体系,政府部门作为统筹协调主体,“出政策、出服务、出平台”;企业行业作为产业主体,“出标准、出岗位、出课题”;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出教师、出方案、出学生”。第三,构建“一制四化”组织体系,政行企校定期协商、及时协调的组织领导体制,“项目化、清单化、平台化、责任化”的目标达成体系,集中力量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行业界限、政策壁垒,推动实现功能互补、资源互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第四,构建“四个共同”育人体系,积极探索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同评价的育人新模式。
二是通过加强“三大平台”建设促进产教融合走深走远。第一,组建钢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力打造产教资源汇聚新基地,构建产教共育人才新范式,探索科教融汇新路径,激活国际产能合作新动能,形成产教融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成熟经验和示范。第二,建设好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紧扣宝武材料高科技、能源高科技、信息高科技的需求,发挥宝武人才、技术、设备优势,构建全链条设计、全要素配置、全过程培养的体系,培育核心导师团队、开发核心课程、攻关核心技术,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样板间”。第三,建设好国家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构建联动机制、完善项目体系、健全保障机制和转换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
三是通过“三大提升”促进产教融合走强走稳。第一,提升引领力,在教育培训理念、资源、体系和成果等方面,系统构建世界一流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第二,提升支撑力,系统构建产业工人技能转型的方向与路径,整体推动“三大转型”,即无技能转向有技能、传统技能转向现代技能、单一技能转向复合技能,实现“无证者有证、有证者多证”。第三,提升变革力,大力培养适应智慧制造发展的“智造人才”队伍,主要以机电仪、数智化为方向,全面构建“操检维调”合一的智能装备应用及维护课程体系,训战结合提升培养实效,培养一大批智慧型、创新型、应用型“操检维调”一体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