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 > 正文

刘宝民:扎实推进职业院校 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

作者:刘宝民   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发布日期:2023-03-13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对于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青少年的学习成长也有无可替代的教育价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也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党组印发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简称《通知》),强调要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任务要求,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认真落实《通知》精神,推进职业院校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简称“三进”)工作,是职业教育战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迫切需要职业院校明确 “三进”工作“为什么”“进什么”“怎么进”的问题。

一、为什么:充分认识“三进”工作的重大意义

推进职业院校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首先是职业院校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研判改革发展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于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有效推动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提升。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要求,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并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对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更加清晰,职业教育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尤其是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推进职业院校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同时也是职业院校增强适应性,提升育人质量,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环节。调研显示,职业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近几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现代交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增劳动力的70%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教育的高质量首要的是育人质量,提高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关乎教育公平,关乎高质量发展,更关乎党的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是“德技并修”。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也将“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作为育人目标。党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对于教育者来说,首先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主要表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其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职业精神。

总的来说,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是职业院校新时期改革发展的方向指引和重要驱动,对于坚定职业教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具有重大意义。

二、进什么:明确“三进”工作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二十大报告中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发展,是这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的核心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

怀进鹏部长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全面推动“三进”工作,要坚持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规律、“六个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坚持在全面贯彻上下功夫,以抓好“三进”工作作为新的契机和切入点,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善谋党之大计,坚持做“两个确立”的坚定捍卫者,党中央关于教育重大部署的积极实践者,安全稳定的有力维护者,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聚焦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引领学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是聚焦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价值,“六个坚持”诠释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主要特征,切实增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是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引导学生了解未来5年的目标任务、到2035年的总体目标以及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把握的重大原则,激发学生树立和践行“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使学生理解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理解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任务要求;理解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作为国家战略人才的重大意义,教育引导学生更加自觉的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五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育人生态,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怎么进:系统构建“三进”工作的推进机制

推进“三进”工作,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要进一步理清“三进”工作的推进路径,使工作落实落地,教育引导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涵养奉献家国、服务人民的情怀,培养德技并修、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职业院校党组织,要提升对“三进”工作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三进”工作列入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和议事日程,制定具体方案或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确保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党组织书记要心怀“国之大者”,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以身作则,率先示范,走进课堂,带头为学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组织好学校干部教师宣讲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强化过程监管,利用宣传媒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是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三进”工作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到课堂内容中,以鲜活案例、真实数据为支撑,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更丰富。高职校要注重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价值引领作用。这门课程是新开课程,政治性强、要求高、难度大,各校要高标准选配师资。要着力丰富思政课教师的实践经历和经验,使思政课教师正确认识国情,正确认识与学校主要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要持续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穿融入各门思政课。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使思政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学习、思想、生活和成长成才的实际,打造示范课堂、特色课堂。

三是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枢纽作用。各级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引导师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足本职、建功立业。要根据教育部要求,在学生中开展好“职教生心中的二十大”主题党(团)日和班会活动。通过主题演讲、征文、展演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畅谈对党的二十大的感想感悟,结合所学专业展望未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四是加快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深入挖掘专业课、公共基础课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尤其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资源,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库,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教学,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要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丰富“大师资”,建设“大资源”,形成“大链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更加有效有力推进“三进”工作,共同画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同心圆。

(刘宝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德育工作委员会、职业教育文化自信工作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