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习主席演讲,思考这三个问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 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第一观察 | 听习主席演讲,思考这三个问题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日期:2021-04-21


谷雨时节,南海之滨,博鳌小镇。

世纪疫情背景下的首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的演讲振聋发聩。

近20分钟,近3000字。凝神聆听,三个问题萦绕脑海——

为什么在“亚洲”论坛讲“人类”?

为什么在博鳌讲“一带一路”?

为什么在国际场合谈百年大党的使命担当?

01

第一个问题,为何在以“亚洲”命名的论坛讲“人类”?

今年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周年。演讲中,习主席回顾论坛20年历程,循着三个关键词展开:中国——亚洲——世界。

今日之中国,已不是昨日之中国;今日之亚洲,已不是昨日之亚洲;今日之世界,也不是昨日之世界。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世纪、亚洲世纪。如果说在成立初期,博鳌亚洲论坛主要是为了解决亚洲的问题,那么今天,立足亚洲看世界,已是顺应时势的必然之举。

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习主席提出的四点倡议,以“我们要”起笔,落笔“未来”,连结起倡议、行动和愿景,为亚洲、为世界呈现了一份系统的“中国方案”。

演讲中,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全球治理应该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何谓“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不久前,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引发热议。1901-2021,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背后,是不一样的中国、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中国同世界的关系。

“平视世界”,意味着一种看自己、看世界时不同以往的全新心态,也蕴含着中国开辟国际关系新境界的创新思维与实践。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是否会走上其他国家“国强必霸”的老路?

在“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之后,紧接着的两句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

现实不是过去的简单延续,未来也不会是历史的简单翻版。观全局、知大势,方能明确方向、把准航向。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中国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并非为称王称霸,而是要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这就是习主席讲的“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也是在博鳌纵论人类未来的应有之义。

02

第二个问题,为何在博鳌讲“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写入了本届年会的主题——“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

从时间维度看,2013年9月和10月,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2019年4月,第二届论坛举办。若非疫情,现在也应该是举办第三届论坛的时间了。

从发展阶段看,“一带一路”从最初的一个创意、一张蓝图,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如今已进入高质量共建的阶段。

从疫情背景下的亚洲和世界看,着眼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仍然是解决各国面临的种种发展问题的现实路径,仍然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有效公共产品。

各方对“一带一路”的需求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大家都期待着,在这个艰难时刻,倡议的发起方能为“一带一路”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细读习主席提出的四个“伙伴关系”,发现不少亮点。

“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聚焦疫苗联合生产、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传统医药等疫情之下的“热门”议题;

“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积极发展丝路电商”——疫情之下,跨国交往受限,“电商”为“一带一路”增添了异彩;

“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提出“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互呼应,深刻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建设“生态文明”的执政自觉;

“更紧密的开放包容伙伴关系”,提出“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在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背景下,向世界贡献了减贫的中国方案……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这些理念与实践,并不因意识形态与文化传统的区隔而失色。

这些饱含新意的宣示,不仅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新的丰富内涵,而且处处体现着中国理念、中国经验的价值。

共商共建共享,着眼于共同利益而非一己私利,输出发展与繁荣而非输出动荡与纷争——这就是“一带一路”这条“阳光大道”的“破圈”密码。

03

第三个问题,为何在博鳌这个国际场合谈百年大党的使命担当?

从习主席的演讲中,我们读出了中国的世界观、价值观、时间观。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一是从“大党的样子”到“大国的样子”彰显的世界观。

总书记曾说,“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次博鳌演讲,他又再次强调“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

这个“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大党的样子、大国的样子,有着一个共同的指向——对人类的责任担当。

二是“为世界谋大同”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传递的价值观。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何为“大同”?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与共,不仅在于利益交融,也在于价值相通。演讲中呼吁弘扬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一种超脱意识形态纷争、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案,彰显出大党大国的格局、视野、站位。

三是“建党100周年”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体现的时间观。

习主席曾说,“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放在百年而非四年、八年的维度,方能拨开一时迷雾、看清世界大势、作出正确抉择;而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则更能增强战胜困难与挑战的自信与底气。

博鳌亚洲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演讲中谈到的这些概念和主张,都已成为动荡变革世界中闪亮的“中国名片”。这些“中国名片”,贯穿着百年大党在与世界互动中一以贯之的追求:以谋求发展为目标,以交流互鉴为路径,以合作共赢为结果。

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春尽夏至,万物生长。

出品人:赵承

策划:霍小光

统筹:刘华、罗辉、王绚

主笔:杨依军、温馨

视觉|编辑:姜潇、郝晓静、朱高祥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